秉文明之灯,照前行之路(三等奖)
□宁强县第二中学七(4)班:成泽凯
□指导老师:乔 丽
什么是文明?经天纬地为文,照临四方为明。光阴荏苒,行者不居。文明是人类在漫漫历史征程中形成的共同精神财富,是社会迈向更高形态的台阶。从个人角度看,文明是一种道德、一种性格、一种理念。一个人的文明,不仅仅关乎自身的品格,更会影响到一个城市的品位,乃至一个国家在世界的形象和综合实力。
在构建“文明汉中”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记得有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实验人员在街角安装了摄像头,每个走过的人都很安静优雅,举止文明,甚至还会捡起地上的垃圾。可当监控被收走后,街角的地上却多了不少的垃圾。离开监控后多出的垃圾,令人思考文明的意义。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文明是反求诸己的能力,三省吾身,文明之帆方可远扬。随地吐痰,乱丢垃圾;讲粗话脏话,无理谩骂;践踏草坪,攀折花木;便后不冲厕所……这些发生在你我身边的行为很小,小到有人认为无需在意。但是,朋友们,设想:如果每个人为了自己的方便或者所谓的自由,无视文明礼仪,我们的社会还会像现在这般美好吗?孔颖达曾说过:“天下文明者,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人人讲文明语,人人做文明事,见到不文明的行为勇于纠正。为文明汉中添砖加瓦,助力华夏风范!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文明是根植于内心的自觉,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文明之舟方能远航!如果放纵人性中的恶,恶便会如野火燃烧。而监督能够约束内心的放纵,让你我成为更好的自己。就像刘学洲事件当中,那些在网络上不讲文明,随意谩骂这个15岁男孩的人们,没有监督,缺少约束,肆意妄为,将刘学洲推向自杀的深渊。文明言行是需要监督的!但是,如果一个社会仅靠他人监督而不是自觉去维持文明,那将是一种悲哀!在监督中推进文明,在自觉中遵守文明,文明中国方能蔚然成风!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以文明的星火传递文明的薪火,文明的火炬便可点亮城市的每个角落,照耀中国。
文明规范的目的是使原先的顽梗变成柔顺,原来的粗俗变成优雅,改变一个人的言行,净化一个人的内心。只要人人都前进一小步,社会将前进一大步!垃圾分类的文明美化环境;规范行车的文明安全道路;排队有序、言行有礼的文明净化你我的心灵……人人知礼,人人文明,文明的星星之火便可燎原。习惯于美好,便不舍破坏美好。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让我们在双向奔赴中,共扬文明之帆,成大国风范!
《左传》中说:“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文明是道德,是性格,是理念,体现在每个人身上、城市的每个角落、国家的每个细节里,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是无需提醒的自觉!
秉文明之灯,做文明的建设者,照亮青年发展之路。
秉文明之灯,做文明的推动者,照亮构建汉中文明之路。
秉文明之灯,做文明的担当者,照亮华夏前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