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的故事(二等奖)
□西乡县第一中学高一(4)班:方 菲
□指导老师:李 霞
父亲开车载着我和奶奶前往汉中。
我的家乡是一个很普通的小县城,离汉中不到100公里,开车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到达一一这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程,不必做什么准备,两手空空就上路了。奶奶可没我这样潇洒,从昨晚就开始忙碌,为这短短的两天旅程做了很久的准备。她把包塞的很满。
我看奶奶把包踩在地上,努力的把拉链拉上,问她:“你最远去过哪里,是城里吗?”
奶奶只答道:“嗯。”
我笑起来:“那很近啊,这次我们去的地方远多了。”
她没有回答我。
朝日从云间拱出来,是清晨了,父亲在楼下停车等着我们,我帮奶奶拎着她收拾的一堆东西,熟练地扔进后备箱里,钻进后座,奶奶忽然冒出一句:“车里有空调吗?”
我愣了一下,然后回答她:“当然。”
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着,两边的树木被甩在车后,形成一条蜿蜒流动的曲线,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奶奶一直望着窗外,期间她只说了一句话:“真快。”
我们到达了汉中,第一天傍晚,我们沿着汉江散步。夏天的晚上,从江面而来的微风拂来,让人很是惬意。我向奶奶介绍着汉中的景区,奶奶只是静静的听着,直到我介绍到古汉台时,她说:“我来过这。”
我问她:“您来过这啊,那上一次你来这是什么时候呢?”
奶奶说:“那是我送你父亲来这上中专来的,那时我的头发还是黑的。”
往事也激起了父亲的回忆,他告诉我以前汉中只有小小的口袋房,坑坑洼洼的泥巴路(除中心城区),人们骑着老式的二八大杠自行车……
听奶奶讲述,我的脑海浮中现出这样一幅多少有些滑稽的画面:奶奶和父亲第一次走出小县城,去往汉中这个更大的城市,他们上了班车,激动又有点惊恐地挤在人堆中,我父亲背着被褥,我的奶奶提着蛇皮口袋,一家人急急地在这座承生的城市走;公交车在坎坷的路上行驶,扬起一路浮尘……
那是一个遥远的年代,那时的人和事物都很朴素。
“笛——”一辆汽车扬长而去,渐渐消失的鸣笛声打断了我飘远的思绪。
20年过去了,汉江水依然滔滔不绝的向东流去,汇入长江注入大海,岸边的一切却已变了样。我看着眼前的高楼大厦,五颜六色的霓虹灯,一种不真实的感觉突然涌上心头,我看着望着江水出神的奶奶,她看的是究竟是眼前的景色呢,还是2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我们继续散步,奶奶走到一处石柱旁,忽然停住了,她说:“这儿好,给我拍个照。”
她很庄重的站在那儿,背后是广阔的江面,平静的江面映着路灯也映着她的背影。
看妈妈这么严肃,我觉得有些好玩,说:“哪有您这么拍照的,现在都流行这个。”
我嬉皮笑脸的比了一个“耶”的手势
奶奶很认真的学着我,也伸出一个剪刀手,在这座魔幻的城市里苍老地笑。
那两天,我们逛遍了周围的景区,吃了火锅。奶奶对新事物是有些应接不暇的,她从未见过这些水泥浇筑的欧式风格的城堡,也从未品尝过这种美食,她无法接受某些事物。
她与眼花缭乱的繁华格格不入。
她只是任由我带着,茫然的穿梭在这座城市里。
云的边缘带上黄金色,霞光无声蔓延,那一轮红日沉沉的头下去了,第二天傍晚,我们离开了汉中,从城区走到郊外的过程中,奶奶一直望着窗外,像个小孩一样,在车驶过最后一座大桥时,她梦呓一般喃喃道:“真的不一样了。”
“西乡以后也会变成一座大城市吗?”
“当然。”
“再过几年,没准城郊也会变成城中心哩,它正一步步向着现代化都市发展。”
我最后瞥了这座城市一眼,也在心里感叹:时代,是真的变了。
车内播放着《光阴的故事》,缓慢而有年代感的旋律,在车内回荡:“发黄的相片,古老的信,以及褪色的圣诞卡。”
我打开车窗,风吸进车内,带着夏日的余温,中和掉了空调多余的寒冷。
一切都会变的,时尚的潮流随着光阴的流淌总会涌入,即使我们在这座偏僻的大山旁,也总有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