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人类文明的血液(一等奖)
□陕西省汉中中学高二(17)班:王子彤
□指导教师:张 艳
四月中旬,甘雨降临,水润万物。看着春雨淅淅落下,感受着水的美好,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感顿时涌上心头,不禁让我联想到水与我们,与人类文明千百年的羁绊。
水孕育文明。河流是生命的摇篮,四大文明古国均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河水灌溉庄稼,文明得以在河边发展长大。以古中国为例: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然而在太古时期,黄河常年泛滥,又易决堤改道,滔天的洪水淹没田地,冲垮房屋,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显然,黄河对人们并不友善。不过,正是这样艰苦的条件,才更能淬炼中华民族之魂,彰显伟大奋斗精神。尽管洪水滔天也不曾低头,大禹治水,栉风沐雨,三过家门而不入,执绳握矩,决雍疏流,终伏大水,复归东游,治得沃土,以飨九州,让黄河成为养育中华民族四千多年的母亲河。正是黄河之水的倔强与富饶,成就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由此可见:水孕育文明,是人类文明的血液。
水丰富文化。古往今来,无数先哲都由水而发,创造出许多经典而又富有哲学道理的文学作品:正是水对万物的博爱与包容,才让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正是水无休止的奔流,才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正是水的气势磅礴、一泻千里,令李白这样的一代诗仙都不禁发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赞叹……正是水的包容万物,才能如此广泛的存在于天地之间,也是水的生生不息,才能见证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发展,才能让无数文人墨客留下对她的颂词,丰富人类文明的文化。所以说:水丰富文化,人类文明的血液。
水哺育生命。水是生命之源,生命的生存都离不开水的滋养,人类当然也不例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炒菜煮饭需要水,洗漱打扫需要水,每天需要饮用的水也不在少数;农业生产中,水用来灌溉农田、草场、林场,供大量家畜家禽饮用;工业生产中,水参与大量的工艺流程,许多产品的诞生都离不开水,可以说:水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承担者,水资源是人类必不可少的一项宝贵资源。然而,如此宝贵的生命之源,其实并没有多么丰富。全世界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还有许多人们生活在缺水地区,终日为能否喝上一口水而发愁。我们很幸运,生活在汉中这样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宜居地区,人人都不缺水,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肆意浪费水,挥水如土,享受优秀地位优势的我们更应该树立节水意识,积极主动保护好我市优秀的水资源,让这些水更好的哺育生命,造福于民,通过南水北调工程造福于更多那些缺水的人们,这需要我们所有人共同努力。一滴水,通过循环不知流动了多少亿年,不知流进过多少生命的身体中,不知筑起过多少文明的基石。在我看来:水哺育着自然中所有生命,维持着人类文明的运作与发展,毫无疑问:水哺育生命,是人类文明的血夜。
水是人类文明的血夜,是我们生存的根本命脉,建设节水型城市,保护水资源,就是让我们拥有充足的、纯净的血液以维持生命,维持文明。所有每一个汉中人都应树立节水意识,为建设节水型城市积极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