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文明(网络最佳作品奖)
□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高二(17)班:曹嘉璇
□指导老师:王勇刚
“礼”始于周公,复与孔子,盛于董仲舒,贯穿中华上下五千年。到了今天,仍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建设文明城市,当从自身做起。
遵守文明礼仪,是立世之道。
“不学礼,无以立。”孔子如是言。杨时求学,为不打扰老师休息,忍受寒雪,立于门外,是作为学生注重礼仪,尊敬师长的具体表现。从孔融四岁而让梨到子路百米为双亲负米;从孔子周游列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地传播仁、义、礼、智、信,到今时今日握手礼与鞠躬谁处可见;文明礼仪作为立世之道,如一根具有韧性的小草,在时代变迁中丰富内涵,愈加深刻。无论是今朝还是往昔,礼作为立世之道而流传下来。沉溺于鸢飞戾天者,难以到达理想的彼岸;悲痛于人生坎坷的消极无为者,终究于国于家无望。唯有以文明礼仪为行为准则,严格要求新世纪青年,有礼才可胸藏万里河山,才可以自己的能力立足于当世。
遵守文明礼仪,是修养之本。
荀子曰:“礼者,人道之极也。”卡耐基是英国钢铁大王,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一个平时对卡耐基有意见的商人在背地里大肆抨击卡耐基,而卡耐基站在人群中听他高谈阔论时,没有一丝愠色,反而露出礼貌的笑容,等到那抨击他的人发现他时,卡耐基却走上前去热情的同他握手。后来,此人被卡耐基深厚的文明礼仪素养所折服,成为了卡耐基的朋友。由此观之,文明礼仪不仅能提升自己的文明素养,也能改变他人,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上一层楼。这样的道理,同样适用于城市生活,当我们开始从自己做起,即使是微小的力量,也会汇聚成耀眼的光芒,文明礼仪也会在城市里绽放光彩。
文明礼仪,是民族之魂。
江流石转,时代嬗变,华夏文明礼仪却不随历史变迁消失。由仓颉成文之端,到秦篆汉隶,晋楷唐草,再到化简为繁,我们可喜地见到“孔子学院”在海外开花,更高兴地预见文明礼仪春笋必将遍生于世界。壮哉华夏,礼仪一脉传承;盛哉中国,文明薪火相传。
文明礼仪更应该在城市建设中开花结果。抵制低俗文化,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主流价值是政府的职能,媒体的操守,还应该是我们每一个公民自觉的行为。共建社会主流价值,创建一个高雅,充满正能量且文明的城市环境,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希望文明之种播种于城市大地,更期盼它破土而出,沐风栉雨,汲天地灵气,长成参天大树。
哲学家梁漱溟曾追问“这个世界会好吗?”让无数人产生共鸣。社会需要文明,时代呼唤文明,文明是温暖大千世界的光与热,是消除社会毒瘤的细胞。而在城市建设中,最关键的环节便是文明建设。它是拾起地面上的一张纸屑,它是公交车上的一次让座,它是与人交谈时的一个微笑,它不在于伟大之举,而关乎细微之处。若我们每个人都争做城市主人翁,走在建设文明城市的最前沿,那美好城市的蓝图上就会有更多的点睛的绚烂之笔,我们所生活的城市将会更美好。
千里之行,始于文明,学海无涯,礼仪相伴。作为新时代的接力者,我们更应该以文明礼仪来严格约束自己,在城市中举止得体,为构建文明城市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