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铃声犹在耳边(二等奖)
□汉中市实验中学七(7)班:尚昱含
□指导老师:姚彦
驼铃古道追古踪,孤烟大漠西阳中。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汉唐风。
——题记
皓月当空,望着这一方历史悠久的土地,耳边隐隐约约传来“丁零、丁零”的驼铃声。恍然间仿佛来到了令人神往已久的汉武帝时代。
西汉初,西域的连年战争使汉王朝十分被动,汉武帝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抗击匈奴。消息一出,大臣议论纷纷,犹豫不决。张骞志在为国分忧,毅然承担使命。公元前138年,他怀揣着对故乡的深深眷恋,率领一支骆驼队,伴着清脆的驼铃声,踏上前往西域的征程。任何一条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更何况西去长路漫漫,风险莫测,不仅仅是征程,更是心灵的旅途。
一路上伴着他的只有抑扬顿挫的驼铃声,“丁零、丁零、丁零”,他的思绪也常飘回长安。我似乎看见他手挡黄沙,黄土地上深浅不一的脚印是他不怕困难的品质;我似乎听见他铿锵有力的鼓舞着精神萎靡的战士,但受过的伤害从不提起;我似乎嗅到干燥的空气中溢着浓重的血腥味,那是一位勇敢的使者在通往西域的道路上留下的不朽的功绩。途中被匈奴扣留,在面对名利时,不失的仍是汉人的气节。历经千山万水,他终于到达了大月氏,但大月氏不愿打仗,第一次出使西域以失败告终,可一路走来,却把中原文明传遍西域,和其他国家建立了友好的关系。
当汉武帝下诏再次出使西域时,张骞毫不犹豫地答应,再一次迈向他熟悉的土地。在没有匈奴的阻挡下,出使西域较为容易,但气候异常恶劣——“淅沥”的大雨将万头牛羊打得漫无目地乱撞;“呼呼”的狂风将唯一一点火苗熄灭;暴雪将数匹丝绸打湿损坏。可是张骞临危不乱——他把牛羊一点点聚集,重新在狂风中寻找罕见的干枯树枝,为驼队燃起大火取暖,大雪更加坚定了他取得成功的决心。他给了随从最大的勇气,可他内心的孤独又有谁能明白?而在他即将放弃的时候,也许是驼铃声给他默默鼓励,那响亮的驼铃声就像家人在亲切的召唤。他在十几年的时间内陆续探访了西域各国,使丝绸在这些国家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
当他伴着驼铃声回到长安时,带回来的不仅仅是大汉帝国没有的稀世珍品,更是一种历经生死不屈不挠的无限荣耀。他是历史的伟人,更是汉中的奇迹。他把中国的丝绸带到世界,让中国手工业发扬光大,他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人为了祭奠他,修筑了张骞纪念馆,那古建筑上的一瓦一砾,都饱含着后人对他的敬仰。如果说“叶落归根”是中国人自古形成的一个挥之不去的情结,那么汉中作为张骞的长眠之地,时刻向世界标志着这一历史人物的存在,它是我们汉中人引以为傲的大英雄。
看看今天的汉中,经济飞速发展,人民幸福安乐。汉中人的努力与张骞是分不开的,他不怕困难、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汉中人顽强拼搏、奋斗不止,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正因为如此,汉中才更加美丽,汉中的明天也将更加美好!
汉中的美不仅仅是山清水秀,更是汉中人勤劳奋斗的品质。那一串串嘹亮的驼铃声仿佛又在人们的耳边响起,他——张骞,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永远活在汉中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