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褒斜栈道到“汉中张骞号”(二等奖)
□城固中学高二(25)班:周奎锦
□指导教师:徐雯
“闻汉中,思如泉涌;忆三国,群雄曾在此争锋……赏大汉雄风,看秦巴交融……”
每当耳畔响起严成王的这一曲《魅力汉中》,我就为自己是汉中人而倍感自豪,思绪便如脱缰的野马般,忽而徜徉于拜将坛边,驻足领略汉王拜将的雄才大略,忽而化身刘邦,穿越于望江楼台,吟诵“留此一坯土,犹是汉家基”,忽而登上石门大坝,描募曹丞相“衮雪”真迹……
且不说当年刘邦被封汉王时,看到汉中荒山野岭、满目荒芜,心里有多悲凉,就凭汉王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举,可谓雄才大略超乎常人。褒斜栈道上那段曲折的历史,也是汉文化的源泉。我常常琢磨:刘邦当年被封汉时,肯定是草黄木枯的寒冬吧?要不然,土质肥沃、水源充足的西北小江南——汉中,怎么会在他眼里“满目荒芜”呢?
当然,感谢高祖不满现状,打着明修栈道的幌子,成功进攻咸阳,建立了闻名世界的大汉王朝。可见,褒斜栈道当时作为交通要塞的作用之大,地势之险,名声之显赫。而今,那平平仄仄的栈道只是一段历史传说,栈道上宽宽窄窄的木板,留下了各地游客的足迹,至于它的交通工功用,已早已废弛,已无可考究。
现如今,家乡汉中不仅靠它北依秦岭、南临汉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地理优势和“两汉三国”的绵长历史荣获“首届中国魅力城市”之称号,还成为东南西北中的交通要塞。汉中这座古城的头衔也日渐响亮起来,即将成为“区域中心城市”、“文化旅游城市”、“陕西最美城市”!“真美汉中”已经不再是一个口号!特别是“一江两岸”工程的建成,汉中机场投入使用以来,彻底改变了旧汉中交通落后、出行不便、经济萧条的落后面貌。道路四通八达,城市高楼林立,街道宽阔,市井热闹,经济繁荣,人民康乐。勤劳勇敢的汉中人民,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依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为主,以香菇、木耳、黄丝菌等高品质菜品为辅,大力发展元胡、旱莲、天麻、西洋参等名贵药材种植业,畜牧养殖业势头良好,农业产值蒸蒸日上,汉中的粮食、药材、特色肉食畅销全国各地。宁强麻辣鸡、城固面皮等特色食品已经闻名全国。从古汉中的浆水面到今天美不胜数的营养美食,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得古朴到今天不夜城的繁华,从手工绩麻绣花到今天的服装流水生产线……改革开放给汉中的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和动力。目前,汉中已先后同国内30各省市、港澳地区以及美法等国企业建立了经济、技术合作关系。
汉中,不及青藏高原的广袤恢弘,却山清水秀;汉中,不及新疆天山挺拔俊秀,却气候宜人;汉中,不及黄山险峻巍峨,却人杰地灵。春天,四面八方的游客远道而来,畅游于无边无际的油菜花海中,在丝路花海中摄景抒情;夏天,在清凉的褒河森林公园里,探寻汉王足迹,或泛舟南湖之上,回顾一段历史;或登上汉水源头,或住进黎坪景区,品赏西流河的神奇;秋天,张骞故里、神奇橘乡的亲人们,总会把最香甜的蜜桔摘下来,让你不虚此行;冬天,紫柏山的滑雪场上,让你抛掉压力,尽情释放;这时候,你要是去古镇华阳,那些美丽晶莹的冰凌,会让你流连忘返,大熊猫和金丝猴都是不怕冷的主儿,他们定会用独特的方式表达出对你的热情欢迎。
从商朝起,汉中就有了丰富的历史。远至西汉、三国,近至明清,无数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诗人,都曾在汉中留下足迹。世界古代交通史和文化史上被誉为“奇迹”与“瑰宝”的褒斜栈道、石门及摩崖石刻,古汉台、拜将坛及武侯祠、张良庙,张骞墓、蔡伦墓……都汇集于汉中,使这座闪耀着历史文化光辉的古城更加煜煜生辉。
“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之称的汉中,如今赶上了高铁时代,这等于锦上添花!2017年12月6日,西成高铁正式开通,唐代浪漫主义诗人笔下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已经成为永久的历史,当“汉中张骞号”和“汉中朱鹮号”载着三百八十万汉中父老乡亲的梦想,从西安驶回,整个汉中沸腾了!蜀道变通途,交通新征程——人们在车站、在广场载歌载舞,喜悦自豪之情点燃了汉中人心中的圣火!
从此,从汉中到西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谈笑间抵达;上午你若徘徊在诸葛古镇,下午就可以畅游于杜甫草堂;早晨,你在西安古城墙下吃一碗羊肉泡馍,中午你在拜将坛边点一份面皮菜豆腐,下午你在成都涮火锅,这都不在话下。高铁时代,是汉中人民腾飞跃进的时代,是汉中人民实现兴汉梦、实现富强梦的新时代。更愿汉中那些舌尖上的美味能与各地同胞共享,愿汉中大地的名山大川留下更多人的足迹。
从“褒斜栈道”到“汉中张骞”,从“蜀道天难”到“汉中朱鹮”,这是历代汉中人的梦想,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大汉中发展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