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二等奖)
□西乡县第一中学高二(10)班:赵杰
□指导老师:郭依梅
清澈、明亮的小溪缓缓地流向山的深处;婉转、欢快的叫声直冲那云霄深处,活泼、热烈的瀑布欢快地跃入潭水深处。聆听自然,令人神游物外,心旷神怡!
人依靠自然,自然养育了人们,它是我们的慈爱母亲,也是严厉的父亲。
2004年12月26号,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发生里氏8.9级的地震,相当于至少3000颗原子弹威力的地震引发了强烈的海啸,带走了至少15万人的生命,使几百万人流离失所,造成了14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海底地震是形成海啸的主要原因,也是带走十几万条生命的凶手,这似乎是一场纯粹的自然现象,人类无法阻止它的发生。面对巨大的灾难,人类自称为“弱者”——这一切好像与人类无关。“人类为破坏环境付出了代价,痛定思痛,人类要作出深刻反思。这虽然是一次纯自然灾害,但是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行为加大了灾难的产生和影响。”红树林被大量砍伐,全球海域中70%的珊瑚礁遭到人为破坏。经济的发展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决定了它的脆弱性,对财富的贪欲没有节制的蔓延使人类受到惩罚,说来也是咎由自取,一点也不奇怪。
一位美国朋友慕名到泰山观光游玩。川流不息的索道缆车,店铺林立的岱顶闹市,使他根本不觉东岳之雄伟壮观。他遗憾地说:“泰山没有风景,只有商业。”此语令我想起了周恩来总理保护泰山的往事。20世纪70年代,有关部门曾三次向国务院打报告,要求在泰山上修建公路,结果周总理三次都没有同意。他说,泰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要登山,不能修公路。后来又强调:泰山是游览胜地,不能修公路,登泰山就要登,不能不登。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有如此远见卓识,不能不令人由衷敬佩。然而今天的泰山,岂止是修建了一条公路。前些年,一些地方官员竟然提出“把风景的泰山,改造成经济的泰山”,于是三条索道和一条公路真的把泰山变成了“经济山”,不仅有宾馆、饭店,还有娱乐城、电影院,非遗产商业建筑远远超过遗产建筑。如今,空中索道来来往往,大量游客纷至沓来,自然景观却已是面目全非,如同给泰山带上了镣铐。
人类的生存繁衍离不开水。几千年文明史上,人类总是沿着江河湖海定居繁衍。如今,依赖于海洋获得持续发展的人类文明,却在逐渐破坏这些摇篮。石油,便是伤害大海的一把利剑。石油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能源,但人为的事故,战争的破坏,又使这宝贵的能源变为污染源。给无私奉献的大海带来创伤。通过各种途径每年进入海洋的石油和石油产品约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千分之五。其中以油轮遇难和战争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有数百艘油轮沉没,估计损失石油1千万吨,至今仍有石油从海底沉船的腐烂油箱中渗漏出来。海洋接纳来自陆地系统的各种排泄物质和能量,并一直维持着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但海洋的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如果超过了海洋的承受能力,受害的是人类自身。
曾几何时,“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的诗句常在耳边回响。曾几何时,“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仍在心头萦绕。曾几何时,伟大诗人乔治•铂金•斯莫里斯掷地有声的一句话:“樵夫,别砍那棵树”,指引着几代人参与环保,美化环境。曾几何时,人们乱砍乱伐,使大自然的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沙丘吞噬了万顷良田,洪水冲毁了可爱的家园,大自然的报复让人类尴尬哑然。梅水溪曾经说过,没有自然,便没有人类,这是世界一大朴素的真理。一味地掠夺自然,征服自然,只会破坏生态系统,咎由自取,使人类濒于困境。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错,人不给自然留面子,自然当然也不会给人留后路,98洪水、2000年的沙尘暴,其实,这就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示。
洪水泛滥了,淹没了一块块土地,一个个村庄,夺走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人们不得不离开世代居住的故乡。水土流失了,沙尘暴滚滚袭来,天空被披上了黄褐色的“沙衣”,扬尘使人们睁不开眼。人们被迫戴上眼镜、口罩,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当大自然愤怒、咆哮时,人们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开始植树造林。一大批小树苗肩负防风固沙的使命走上了岗位,阳光照耀下,它们在微笑。人们整治河流,把它们浑浊的身体洗净,又放养鱼苗,让河水焕发往日的生机。人们开发新能源,把对大气的污染降到最低,天空慢慢变得澄清。
自然养育了我们,我们也应该爱护它,自然是人们的父母。我们就应互助互爱,保护自然,创造完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