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9日星期三 🌤

品家乡美食,传中华文化(三等奖)

发布日期:2024-12-30 15:07:32   浏览量 :169
发布日期:2024-12-30 15:07:32  
169

品家乡美食,传中华文化(三等奖)

□西乡县莲花小学五(3)班:张梓萱

□指导老师:吴八春


《舌尖上的中国》带领我们领略中华大地的美食:北京的烤鸭,天津的麻花,老潼关的肉夹馍,内蒙古的烤奶皮,青海的烤牦牛肉……各种美食刺激我们的味蕾,让人舌根生香。

我的家乡是西乡,家乡最有特色的传统美食则是面皮和腊肉。它们都是代代相传的美食,据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面皮是我们西乡一种很美味的传统早餐。据记载,它起源于秦汉时期,主要在陕西等地不断发展,制作方法多样,吃法多样。在西乡,它虽然叫面皮,但却是大米做的。它的制做工序并不复杂:把本地精选优质大米洗净后在水中浸泡3至6小时,等大米变软后把它们捞出来倒进打浆机中,将大米磨成浓稠的米浆,再烧一大锅开水,再舀一勺米浆到蒸锅里,把蒸锅摇动一下,让米浆均匀的薄薄的铺满锅底,用大火蒸上二、三分钟,一张劲道又软弹的面皮就做好了。取出,把它们切成均匀的细条,配上黄瓜丝、豆芽菜,浇上调料汁、油辣子,白中透亮的米皮,加上绿绿的黄瓜丝或者菠菜叶,还有红红的油辣子,光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更不用说,米皮中还有大米的醇香,菠菜的清香,油辣子的浓香,一定让你迫不及待的要一饱口福。拿起筷子拌匀面皮,挑起几根送入嘴中,立刻会被它软糯、Q弹的质感和浓香折服,西乡人觉得早餐若是没有面皮那就不是西乡人的早餐。

如果说面皮是西乡人早餐不可缺的美味,那么腊肉就是西乡人过年缺不了的美食了。

腊肉的历史可久远了,早在《周礼》和《周易》中就有关于“肉脯”和“腊味”的记载。自宋代以后,腊肉就成了无论官员还是百姓春节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了。我的家乡每逢过年家家户户必须要做腊肉,到腊月初旬家家户户就开始制作腊肉了。西乡腊肉的制作过程比其他地方繁琐的多:首先要选上等的五花肉,肥里带着瘦,瘦里夹着肥,这样的五花肉肥而不腻,吃起来格外的香。再把它切成五指宽的长条,给肉均匀的抹上醇香的高度白酒杀菌,然后给它们均匀地涂上一层薄薄的盐。这盐可是有讲究的,需要在锅里用小火炒成金黄色,再放入花椒、草果、香叶等大料,等到那些大料的香味都完全散发出来晾凉,就能抹肉了。抹完盐把肉装在大容器里面腌制7到8天,杀出内里的水份,这个过程也叫杀水,这也是让腊肉久放不坏的秘诀。七八天以后把腌好的肉悬挂晾晒几日,就可以拿去架在火上面用烟来熏制,挂肉的架子要高一点,不能离火太近,熏肉一定要用柏香树,用松柏树独特的清香熏上三五天,等肉色泽金黄时腊肉就制成了。这样的腊肉即使不煮熟,单闻着就有肉香,里面还夹杂着独特的松柏清香,这样的美食谁不喜欢呢?腊肉久放不坏,能吃上一整年呢!把腊肉用来炒苦瓜,炒蒜薹,炒芹菜……都是顶级美味。

除了面皮和腊肉,西乡还有很多美食:松花变蛋、午子仙毫、牛肉干、樱桃、辣子酱……多的我数都数不清。家乡的美食满足的不仅仅是我的味蕾,更是滋润着我的心灵。这些传统美食,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祖国地大物博,各地风俗不同,但无论你是哪里人,每到一个地方总是会被当地传统美食圈粉,许多传统文化也就这样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味蕾中传承着。

助营销
/ PUSH PRODUCT
传口碑
/ WORD OF MOUTH
树品牌
/ BUILD BRAND
推产品
/ PUSH PRODUCT
翼传媒网
TEL:0916-8818872
邮箱:yuanliuw@qq.com 641362069@qq.com
客服QQ号1:2733041880
客服QQ号2:2256025272
版权所有:汉中翼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备案号:陕ICP备2024049648号-1
地址: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天汉大道中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