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一脉文光,诉一段悠长(三等奖)
□宁强县广坪镇初级中学九(1)班:张乙凡
□指导老师:安 妮
亲爱的朋友:
你好啊!见字如面,展信舒颜。
今天我想和你讲一讲我的家乡——汉中,讲一讲汉家英雄的崛起与落幕,讲一讲汉文化的源远而流长,讲一讲见证历史的风景的美轮美奂……
家乡的名字,你也许不知,但一定知道两千年前项羽刘邦之约“先入关中者王之”,项羽通过强大的军事力量与政治手腕,自封西楚霸王,进行诸侯分封,沛公原以为能如愿获得关中地区,谁料项羽毁约,沛公只得了汉王之称,刘邦不满,加之远离故土,他和众将士都不愿留在汉中。“唯天有汉,鉴亦有光。实司群望,表我华阳。”在张良萧何“汉中乃天汉”的说服下,渐渐安心,养精蓄锐,筑坛拜将。将就是鼎鼎大名的大将军韩信,为迷惑项羽自己无意东进,樊哙“明修栈道,韩信“暗度陈仓”。而后北越秦岭,占领关中,统一全国,建立西汉王朝。汉中呢!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汉家发祥地,汉族、汉人、汉语由此起源,永载史册,名传千古。朋友啊!这悠长的历史就从这片沃土上发源!
时光匆匆,流年似水。我们不过是站在前人播洒过智慧的这片土地上回望他们的故事罢了,想到这里,我还想带你去倾听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其他的故事!
“汉唐丝路古时留,西域处驰贯亚欧。昔日驼铃响沙漠,今朝班列达西域。包容四海春花媚,兼纳百川秋月幽,总说张骞持凿空,会须青史写风流。”张骞,出生在汉中这片广阔的土地上,他曾两次出使西域,成功打通中国与中亚的路上交通,形成了中国链接西方世界的“丝绸之路”,为中华民族的对外贸易与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可谓是“千辛万苦丝绸路,华夏闻名世界知”!这个汉中人也被人世世代代铭记。
“定军山下写传奇,汉风古韵铸忠魂”。诸葛亮!这个人你再熟悉不过了,却鲜少了解他在汉中的光辉岁月。
“三顾茅庐”,孔明出山,辅佐刘备,复兴汉室,刘备事业蒸蒸日上;他败曹操于赤壁,收江南,取西川,任中郎将,封丞相;辅佐后主,兼益州牧,封武乡侯,治国安民;他屯兵汉中,驻沔阳,攻郿县,据箕谷,攻祁山讨魏,挥泪斩马谡;书《出师表》,分析形势,阐述利弊,抗魏图存;屯兵成固,再出祁山,北攻上邽,大败魏军;息民休士,劝农讲武,设计木牛、流马,发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宏誓。在任期间,蜀汉安定,百姓和乐。在这片土地上,他为蜀汉王朝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位英雄最终长眠于汉中的定军山下。
两千多年前的一天,褒族人民找来了美若天仙的美人褒姒献给荒淫无道、爱美人不顾江山的周幽王,周幽王喜爱至极,释放了冒死劝谏周幽王的褒族人褒珦。这个褒族美人虽生的艳如桃李,却冷若冰霜,从未笑过。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点燃了烽火,诸侯前来,却无功而返,这场闹剧引得褒姒大笑。这就是“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如果可以,褒姒也想做那个明媚的少女,继续过着她无忧无虑的生活吧!如果可以,褒姒也不愿用这种方式换回族人的生命吧!如果可以,褒姒也不愿承担美人一笑灭国的罪名吧!
情不自禁地说了这么多,我想你一定想来汉中看看吧!
来看看那见证历史的古汉台吧!气势宏伟,周砌坚石,俨如城垒的古汉台,见证了大汉王朝的兴起与发展的古汉台,不仅是大汉文化的起源地,还是当年刘邦驻守汉中时的行宫遗址。据说刘邦率大军由子午道进驻汉中,夯土建成秦模式的高台宫廷———即今天的古汉台,他驻汉中发迹而定鼎,故国号定为汉,他驻过的高台就被尊称为古汉台。它也是宋朝之后汉中府署的后花园。如今园林风景不胜美丽,还伴有博物馆的名胜古迹。
来看看望江楼吧!初称“天汉楼”,登之看碧波东流,小帆点缀,烟波浩渺的如痴如醉,如梦似幻,登临三楼向南眺望,可以看见美丽的一江碧水向东流的景致,诗人都不禁赞叹“万叠云峰趋广汉,千帆秋水下襄樊”。“汉水东流几千里,秦云北望第一楼”说的就是它。望江楼东西两侧,分别有铜钟亭和石鼓亭,铜钟亭里放着一口大铜钟,据说是明代汉中瑞王府的遗物,为传世珍品。西侧石鼓亭内的石鼓,又名月台苍玉,传说是汉王刘邦的上马石。她享誉四方,值得一观。
你来到汉中,还会惊叹天下第一驿的褒城驿,人工隧道石门,武侯祠,张良庙……
亲爱的朋友,期待你我相见,到时我再和你讲诉汉家文化的璀璨!
汉中的朋友,202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