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有风的地方”(一等奖)
□留坝县中学高一(2)班:李佳颖
□指导教师:孔祥优
这是陕西南部的一个小县城,车牌都是陕F,身份证是610开头的,没有星巴克和海底捞,但是有喜欢的蜜雪冰城,或许不够繁华,但我所拥有的是它的全部。
地处秦岭南麓腹地的小县城——留坝,素有“秦汉咽喉”之称,森林覆盖率达91.23%以上,也被称为“天然氧吧”,景色宜人。留坝之名,始见于明《一统志》,本名刘坝,相传留侯张良辟谷于境内紫柏山,因有留侯祠而得名留坝。
现在的留坝风景秀丽,各种发展行业齐头并进走在发展的前列,现在留坝的旅游+体育竞相发展,成为留坝的代名词。
13年前,时任留坝县中学校长的陈军在一次调研经历中受到启发,把目光瞄准校园足球,希望通过推进体教融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想办法让学生的路越走越宽。当时的留坝还是国家级贫困县,各级各类学校有十几所,但场地、师资都难以支撑校园足球发展,于是,泥巴操场上画出球场,拿两块砖头充作球门,场地问题“解决”了;数学老师张素洋曾在陕西省青年队踢球,顺理成章当起教练。起初,因理念不同的原因,父母大多都不答应孩子踢球,但是学校组织老师进行课题研究,通过成绩对比验证,几个学期下来,现实逐渐打消了大家的顾虑——踢球的孩子,学习成绩不仅没有下滑,不少还考上了理想大学。
随着留坝县足球事业的发展,让孩子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对未来有更多憧憬。接触足球之前,留坝孩子的眼前多是绵延大山。如今,足球让他们看到关于未来的更多可能:走进高校继续求学,进入职业足球俱乐部,甚至穿上国字号球衣。
紫柏山下足球梦,随着足球事业发展越来越好,自2016年起,留坝县多方统筹、持续投入,在营盘村建成青少年足球研训基地。这里海拔近1600米,森林覆盖率超90%,夏季日均气温不到20摄氏度,具备开展足球训练的准高原、全封闭条件,这也吸引了中国女足前年8月来此封闭集训,备战亚洲杯。
如非亲见,难以想象,这个秦岭深处的小村庄,夜晚的街上依然人流熙攘。基地里,建成了6块训练球场和1块标准球场,配套8栋公寓、2个餐厅及生活馆,能满足600人的食宿需求。2018年至2021年,村里接待200多支集训球队,承办省市赛事活动30余场次,累计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
俗话说:一业兴,百业旺。外来人口的增多,拉动了当地旅游、餐饮、住宿、土特产等产业,为当地群众返乡创业、就近务工创造了岗位,使得当地人更加注重环境保护。球场上下,参训的孩子在跑圈、踢球,草坪如茵,远山连绵;基地内外,设施建筑越发专业、完备,村舍俨然、街道整洁。
除了足球训练基地,营盘村还建成了陕南规模最大、功能齐全、项目丰富的紫柏山滑雪场,建成了10余公里集骑行健身、徒步、赛事为一体的自行车漫道。区域及周边还具备露营、攀岩、探洞、溯溪等户外运动项目及木工学堂、青少年成长营等研学旅游设施。
仅十年时间,因为留坝校园足球飞速发展,让营盘这个曾经的空心村,一跃成为全国少有的集康体养生、休闲度假、生态观光、体育运动等功能于一体的体旅研训基地。
在这个平平无奇的小县里,藏着最惬意的生活也藏着最踏实的幸福,人间烟火,最抚凡人心,离开城市的喧嚣,找寻真实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