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汉水文脉,传耀世明火(二等奖)
□西乡县第一中学高二(18)班:冯梦绮
□指导教师:张雅
江河驰骋,日转星移。天地浩渺,宇宏疆拓。清溪奔淌之处,自有文明发源;幽谷静驻之所,常存文脉流传。眺望爱琴海岸,希腊城邦蓬勃鼎盛;放眼两河流域,空中花园举世闻名;聚焦中心域界辽阔,华夏气魄展露惊艳。纵观世界,江流谷地,秀水峻山,颇受青睐。汉中但凭如此优势,衍生华夏早期文明。
汉水谷地身作汉文化发祥地,北依秦岭抵御风沙侵蚀,南通四川联系巴蜀胜境,粗犷与细腻于此相会,豪迈同温润于此交融;麦浪汹涌,稻花芬芳;微雨坚决,落雪缠绵,正同汉家文明恪守“中庸之道”之核心相符。
汉中文明,两汉即为鼎峰,三国仍是光耀,今朝熠熠生辉。自刘邦率军蛰伏汉中,韬光养晦间风起云涌,谈笑风生中平定天下,汉政权历久弥坚,汉文明一脉相承。
汉中自有“天汉”美称,历史地位举足轻重。《汉书》记载,萧何曾以“语曰天汉,其称甚美”之言,劝服刘邦于汉水谷地成就宏图霸业。功成名就之时,便称王朝为“汉”,华夏民族自此因王朝兴盛声名享誉。汉中作为大汉王朝发祥之地,同具有神性力量的汉水名载青史。
《读史方舆纪要》载:“褒斜之道夏禹发之,汉始成之,南褒北斜,两岭高峻,中为褒水所经。春秋开凿,秦时已有栈道。”褒斜古道,通连蜀汉,亭阁交错,蔚为壮观。楚汉争锋,广纳良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垓下围困,英雄末路,乌江叹惋,天下归一。大汉高祖,精谋深划,厚积薄发,政权终立。褒斜古道久经世间沧桑,亲历战火纷繁,见证岁月浮沉。不曾知晓,古道已由几何游人通行。栈道木梯响动,回荡历史余音;自然光景林立,浮现人世别离。太白曾叹,登临蜀道,万千艰辛;栈道钩连,往来便捷,文明融汇。各域文明于此相交会合,终沿栈道复而前行。
王廷漠漠,黄沙漫漫;驼铃阵阵,古道悠悠。溪水潺潺流向遥不可望的故园,风尘仆仆前往陌生疏离的域疆。行走于戈壁荒原,思念着毓秀家乡,月明清辉洒故里,星河飘零泪沾襟。大汉文明,于铃声悠然飘荡远方,于俯瞰山河灵动播散,于周游异域名闻世界,于游子眼眸流转缠绵。无论贤者何等出类拔萃,漫漫征途中始终怀有家乡一草一木。张骞身作中国“睁眼望世界第一人”,即便为大汉文明扬名四海立下汗马功劳,长安殿前诸许奢华迤逦,终不若故乡葱茏山林,绵柔江水。
时至今日,墓园苍翠,松竹争奇,交辉掩映。人迹罕至的道路联系世界,如今人流熙攘,络绎不绝。光阴匆促,变化翻天覆地,开辟者荣,安然长眠故里。
“黄忠刀劈夏侯渊”,定军山华彩开篇。鞠躬尽瘁,智勇冠绝,一代名相诸葛亮归葬定军山,任风云涌动,终名垂千古。定军山在历史长河中留有名姓,于艺术坐标上也怀有赞誉。1905年11月诞生的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作品,便是纪录片性质的京剧《定军山》。青山今朝尚全在,若峰峦屹立不倾,气节便永存不灭。
汉中自有当选全国文明城市底蕴,新时代仍需焕发别样光华。山水钟灵毓秀,滋养众许名士,人民质朴热情,风尚乐观纯良。中华文明亟待强基固本,凝魂聚气,汉文明传承身作核心更应万众瞩目,共同推进。厚泽陕西,德润天汉,凡人善举,皆是风景。凉山烈火,痛惜英灵,生为勇士,亡亦国殇。壮烈牺牲的勇者,熟悉的年轻面庞,身份籍贯填入汉中,令人心碎神伤,却也满怀敬仰。汉中山水,常育豪雄。古者贤才,今世英杰,光芒万丈,功名斐然。时代更迭,汉中坚持文明创建,以深厚积淀与富足底蕴,在新时代的涌流中乘风破浪,笑傲前列。
文明属于文化,却是其中精华,华夏历史常在,大汉文明永存。承接汉水文脉,传递耀世明火,发扬汉中文明,且看未来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