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进,传承汉文化之光(三等奖)
□洋县中学高二(19)班:王治越
□指导老师:雍宝虎
在历史的长河中,汉文化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汉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精神,从古老的礼仪制度到精美的传统服饰,从博大精深的文学艺术到独具匠心的工艺技艺,无一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汉文化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它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让我们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不忘根本,坚守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什么是汉文化?近年来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着不同的认知。对于汉文化有的人认为是两汉三国文化,也有人认为是汉民族的文化,是华夏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我认为被誉为“四大国宝”的朱鹮、大熊猫、金丝猴和羚牛就生活在秦岭南麓汉中盆地,汉字、汉水、汉人、汉朝、汉族、汉文化等,这些带“汉”字的事物,无不源于汉中。
以“汉台”为代表的汉王都城文化。古汉台位于汉中市中心,今属汉中博物馆。公元前206年鸿门宴后,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据此可以说作为国宝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汉中,就是“汉王都城”,刘邦在这里韬光养晦,厉兵秣马,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夺取三秦,取得天下之后,定国号为“汉”,开启了汉朝、汉人、汉字、汉文化的新局面,今人誉为“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传播并讲述着汉王都城的灿烂文化。
以“石门”为代表的栈道文化,汉中石门是褒斜栈道上的以“火烧水激”凿成的,是世界上第一条人工开凿的通车山体隧道。以此展开去认识“故道、褒斜道、子午道、傥骆道、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等栈道文化。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得秦王朝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对中国文人留下了巨大的影响。有学者认为,从人文特征来看,栈道把巴蜀大地联成一线,自然与人文共生;从历史的特征来看,栈道是古代陆上交通的活化石是古代的高速公路;从科学特征来看,栈道是人类土木工程中的奇迹;从历史文化来看,栈道记录着王朝兴废;从社会特征来看,栈道是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以张骞纪念馆为代表的丝路文化。张骞,生于斯,葬于斯。张骞作为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被誉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其墓不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今天一带一路经济发展中更具有东西文化交流的时代意义,张骞的丰功伟绩被世人敬仰及其衍生的诗文故事,已形成独特的文化长河,成为汉中汉文化的瑰宝,在保护的基础上,更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
以川陕革命根据地南郑纪念馆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在中国革命的征程中,汉中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留下了丰富的遗存,已涌现出留坝红色文化体验基地,以十万多件文物吸引着百万人次的观光;陕南唯一的系统介绍革命根据地情况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南郑纪念馆;碑坝红军石刻标语群;何挺颖烈士故居;陕南特委、陕南军委旧址;城固小河口会议遗址及纪念馆;镇巴红军园广场;红色交通线等等,可歌可泣的革命史,人民英雄的故事及遗存,是一方独有的革命传统教育的培训基地。现在,汉中已经是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佳历史文化魅力城市。为推动汉文化的发展,汉中市近年来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汉文化讲座、传统服饰展示、古典文学诵读等,让更多的人了解汉文化的魅力。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扩大汉文化的传播范围,让汉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汉中虽历经秦汉唐宋三筑两迁,却从来都是卧虎藏龙;这里的每一块砖石都记录着历史的沧海桑田,每一个细节都印证着民族的成竹在胸。传承汉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中华汉文化必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