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汉文化之光闪耀汉中(二等奖)
□佛坪县中学高二(2)班:翟安栋
□指导老师:史采轩
在历史的广袤苍穹之下,文明的星河璀璨闪耀。穿越历史的烟云,中华文明历经千年风雨始终生生不息。从蜀地三星堆到汉唐长安,从秦砖汉瓦到唐诗宋词,从甲骨汉文到敦煌壁画,从乡土民谚到传统音乐……这些灿若星辰的文化和自然瑰宝,在时代传承下见证精彩的现在。而汉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亦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闪耀着永恒的光辉,照耀着这片古老的土地。
秦岭之南,汉水汤汤。千里栈道,通于蜀汉。汉中,一座被历史赋予了深厚底蕴的城市,是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那古老的历史遗迹,如同一部无声的史诗,记录着汉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的崛起与传承。被誉为“蜀道之冠”的褒斜栈道是古代巴蜀通秦川之主干道路,蜿蜒曲折,参差迂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栈道之一。千年来,与褒斜栈道有关的历史故事更是数之不尽:“张良火烧栈道写玉盆”、“萧何月下追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曹操题衮雪,鸡肋斩杨修”、“诸葛亮北伐曹魏”等典故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尘雾中闪烁着迷人的光辉。
汉字,孕育文化基因,书法,承载文化自信。栈道不仅是交通之路,更是一条文化之路。朝朝暮暮岁岁年年,阵阵锤音在高山流水间留下处处题刻,把汉字里的雅量高致封存在千年不朽的石壁之上。历代文人墨客在石门栈道附近留下摩崖石刻、碑碣178种,以“石门十三品”最负盛名。从东汉时期的“汉隶之极作”《石门颂》,到南北朝时期具有典型魏碑特色的《石门铭》,一笔一划都在展现汉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把汉字之美寄寓锦绣山河,在历史起伏中默默传递着一种特别的“中国式浪漫”。
方寸之间,尽览千年。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古汉台是刘邦被封为汉王时的宫殿遗址,宋代至民国时期为汉中府署所在地。如今的古汉台由自南向北的三座院落组成,漫步其中只见庭院古朴典雅,古树遒劲挺拔。“鸿门宴”“筑坛拜将”“萧何月下追韩信”……穿过中院和南院之间的走廊,两侧壁画将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向游客娓娓道来。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和其他城市的博物馆一样,汉中市博物馆这所“大学校”,正赋予人们源源不断的文化自信和精神力量。
一根藤条,一双巧手,绣娘们创造了无数精美的藤编作品,也“编织”出汉中人民的幸福生活。一条条丝线,一根根绣针,不仅“绣”出了千年的文化,也“绣”出汉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宁强羌绣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讲究“随心而绣”,即不打样、不画线,完全依赖绣娘的技巧和想象力,所以每一件羌绣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历经千年传承和发展,宁强羌绣不仅是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还打开了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之门”。
然而,文明的传承并非一帆风顺。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浪潮冲击下,汉中的汉文化也面临着保护与创新的挑战。然而正是这些挑战,激发了人们对汉文化的重新审视和挖掘。汉中积极推动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举办文化活动、打造文化旅游景点等方式,让汉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汉中的汉文化之光,如同一股涌动的清泉,流淌在每一条古老的街巷,滋润着每一位汉中儿女的心灵。它是历史的馈赠,也是未来的希望。让我们共同守护这道汉文化之光,让它在汉中这片土地上继续闪耀,照亮人类文明的前行之路。